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审计工作实践探索,阐释了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基层机关在打造高质量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就如何实现高质量审计护航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审计 高质量发展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目前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审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高质量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摆在基层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围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在推进国家政策措施落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审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一)审计是促进党委、政府决策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稳经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关政策。通过审计,监督检查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执行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新问题,并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推动完善宏观调控;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政策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审计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预算执行审计,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有无擅自调整预算或滞留、截留、挪用财政资金及专项资金等现象,盘活存量资金,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建设资金使用、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和反映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等问题,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促进提高投资效益。
(三)审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
通过关注民生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补助资金的发放是否公开透明;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有无降低标准发放或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有无借民生项目之名变相增加群众负担等。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确保投入民生项目的资金花得合理合法,花得有效益,真正使群众受益。
(四)审计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政府债务专项审计,及时发现财政、金融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地方经济安全。
二、审计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审计计划制订不够精准。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还关系到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基层审计机关在计划制定上存在:
一是审计政策研究深度欠缺,审计计划立项立意不高。对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理解把握不足,在年度审计计划审定会上,没有从项目的大背景、大环境、大形势开展分析,导致上下级审计机关和审计机关内部步调难一致、合力难形成。
二是项目计划偏离中心工作,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思路不清、决策失当。由于受工作岗位、知识结构、思维定式等限制,审计项目谋划与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热点结合度不紧,围绕中心不够紧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与之相关的审计项目不多。
三是计划执行不够稳定,虽然编制了项目计划,但中途临时安排的项目较多,很难列入年初审计计划,致使不少项目安排不够严谨周密,随意性大,审计结果难得实效。
(二)审计理念转变不够及时。
一方面,研究型审计理念植根不牢。
审计理念转变不彻底,审计内容仍以查错防弊为主,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重点,只关注了财政资金用的对不对,忽略了用的好不好,缺乏绩效审计;不能很好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怕麻烦、怕担风险,不能辩证执审、审慎评判,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护不足。另一方面,审计思路创新不够,在项目安排上,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经纪律越来越严格,各被审计单位账面越来越“干净”,很难发现重大问题,基本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较容易查处问题的民生专项审计上,却因为人力精力受限,审计广度和深度不够,审计效果不够好。
(三)部分审计人员能力素质不够高。
随着审计全覆盖举措的全面实行,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任务异常繁重,基层审计机关编制较少、人员不足,特别是一线审计人员较少,要完成审计上级审计机关统一下达、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项目,时常显得捉襟见肘。同时,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计算机审计人才严重短缺。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任务繁重和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减弱,侧重追求审计目标的达成,对审计规范化要求相应有所放松。部分审计质量控制环节没有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把好关,如各环节把关都聚焦在已发现的、重大的问题,而容易忽略了是否存在应审计未审计、应发现未发现问题、应反映未反映问题的情形,多级质量控制下依然可能存在质量控制死角。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到位。
一是审计整改不够彻底,重审计发现问题,轻问题整改落实,审计“后半篇”文章做的不实。审计最终目的不是查处问题,而是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往往疏忽了对查处问题的整改督办,认为出具了审计报告,审计工作也就结束了,后续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对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指导未能完全到位,对整改报告的验收把关不严,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也不够,特别是对于难以整改的问题,容易屡审屡犯。
二是审计案件线索移送不够多。由于部分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不高,不敢担当,对审计案件线索移送存在着“怕得罪人、怕麻烦、怕风险”的思想,以至于个别审计项目质量不高,线索移送乏力等问题,同时有的案件线索移送到相关部门,处理结果未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
三是审计参谋助手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检查违纪违规问题较多,分析原因较少,揭示一般性、表层性问题较多,提出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建议较少,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的审计专报少且质量不高,服务党委、政府的决策不够。
三、高质量审计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高质量谋划是前提。
统筹谋划好审计项目计划要高站位、观全局、谋重点。
首先是要吃透政策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研究国家、省、市重大经济决策部署,吃透政策精神,做到抬头看路,有的放矢。
其次是要紧贴市之要务,将审计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详细了解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和部门规划、行业规划、预算安排,紧跟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等重点事项,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使审计项目计划与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做到党委、政府所想就是审计所向,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三,要消除监督盲区,全面梳理历史审计项目,加强历年审计计划的衔接和统筹,重点整理一直未审计过的单位、项目、资金情况,做到应审尽审。
(二)高质量实施是基础。
第一,制定好高质量审计方案。要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深入研究审计目标,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发展现状、职责履行、项目运行和管理模式等基本情况,学习相关行业法律法规,走访调研相关群众,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方案,精准指导审计工作,切忌盲人摸象和“万金油”式的审计方案。
第二,要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基层审计机关往往人少事多,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考和外聘的形式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向内挖潜,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股室界限,抽调精兵强,集中力量每年审深审透2-3个大型民生审计项目;
第三,全面开展大数据审计。牢固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组建行业数据分析团队,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开发挖掘审计成果中的作用,聚焦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财政运行、自然资源资产、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社会热点,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形成问题疑点表,集中分析研判,精准查找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提升审计查证深度广度中的作用,提高审计质效。
(三)高质量管控是关键。
一要建立健全审计业务管控机制。健全完善审计现场实施、重大问题线索报告、审计组长复核、审计机关审理等业务环节操作规范和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审计业务管理,推进审计作业标准化、科学化。
二要全过程管控审计项目质量,加强审计现场实施管理,根据审计事项清单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集体研讨审计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思路、细化措施,有针对性地揭示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三要建立审计项目效能考核机制,进行“我讲我的业务”“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等“晒学评比超”活动,传授审计过程中的亮点经验,集思广益查找审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症结,研究补救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将短板不足转化成解决方案、行动计划,梳理出一系列改进模板,更好指导审计工作。
四要常态化开展审计复盘,对近期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复盘分析,通过对比查出问题金额、审减率、案件线索、审计专报等重点指标,将审计成效不明显、审计时间冗长的项目进行抽查复审,查找问题原因,对于为主观原因引起的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开展追责问责,倒逼审计质量提升。
(四)高质量成果是目标。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审计机关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意识,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体制机制问题、群众关注较高的问题,要有敏感性,主动收集汇总审计相关情况,选准内容和角度,加大审计专报力度,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其次,加强系统梳理研究,高质量形成审计报告,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当课题来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弄清问题本质、分清问题根源,做到问题定性精准,深层次揭露问题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整合分析提炼,精准提供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真正使审计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加强审计成果利用,要推动党委、政府把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用调整的重要依据,打破“审是审、用是用”的两张皮现象,对于审计反映有问题的党员干部要暂缓提拔重用;严重违纪的,由纪检机关立案查处,提高审计的震慑性作用。第四,要聚力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要建立一体推进审计整改模式,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的贯通协作,改变审计单打独斗的局面,实行联合督办、联合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审计成果落到实处。
(五)高素质队伍是保障。
按照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三立”要求,提升审计服务能力,着眼于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狠抓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火车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要以班子建设为龙头,利用好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加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级审计委员会精神的学习,提升班子成员把方向、谋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班子一线工作法,靠前指挥,积极为审计组的成员排忧解难,充分发挥班子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抓好机关制度建设。
建立岗位量化考核机制,对审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积分制考核,硬账硬结,奖优罚劣,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氛围,激发审计干部热情。
三是抓好审计业务培训。
要变“端菜”式培训为“点菜”式教学,围绕审计干部必学的、感兴趣的、储备不足的知识点,精心挑选,有针对性的安排好业务培训课题,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着重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增强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
四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和警戒线,加强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开展系列的警示教育活动,提升审计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让清正廉洁成为审计机关的鲜明底色。(来源:石慧,审计工作)